嗣:继承、接续。
或:假如。
冯道无耻
后周纪二,太祖显德元年,夏,四月,庚申,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
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1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1皆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12?得非高节之士1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14?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15?予尝闻五代时有王凝者1家青、齐之间1为虢州司户参军1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妻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于旅舍,主人不纳。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恸曰19:“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所执邪!”即引斧自断其臂,见者为之嗟泣。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2闻李氏之风2宜少知愧哉22!
臣光曰: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2若逆旅之视过客2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2曾无愧怍2大节如此2虽有小善,庸足称乎!或以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余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28!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2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3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3窃位素餐3国亡则图全苟免3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3安得与他人为比哉35!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3果谁贤乎?抑此非特道之愆也3时君亦有责焉,何则38?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仇,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39!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
五代乱世,士大夫全都不守节操,冯道是一个典型。欧阳修和司马光都主张重塑士风,司马光更看到了君主不能表彰道德而导致世风日下,可见原因也不全在士大夫身上。
即公元九五四年。
庚申:四月十七日。
太师:为加衔,以示荣宠。瀛文懿王:冯道死后追封为瀛王,谥文懿。
唐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音xù),公元九〇八年至九二六年在位。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浮沉取容:俯仰随俗,讨人欢心。
长乐老:指冯道。
德量:品德,度量。推: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