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太原KTV招聘网 > 太原热点资讯 > 太原励志/美文 >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此段再次以菩萨用满沙界的宝施为比喻较量无我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此段再次以菩萨用满沙界的宝施为比喻较量无我

2022-09-05 20:58:04 发布 浏览 674 次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此段再次以菩萨用满沙界的宝施为比喻较量无我福胜,显示证得无生法忍的菩萨,心中不著相布施,能通达无我之法。因此“得忍菩萨”的无漏功德,胜过“宝施菩萨”的有漏福德。发大心以充满恒河沙世界的七宝作布施,所得的功德必然是极大的;但如另有菩萨,能悟知一切法无我性,得无我忍,那所有功德即胜前菩萨的功德。忍即智慧的别名,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之功德所以殊胜,因他于所作布施不驰求、不贪著福德,能知道是无性的缘起,不执取福德为实的。不受福德并非说没有福德,而是说不执为实有,不执为己有,深知福德不应贪著的。知一切法无我,则破法执;知人无我,则破我执;二执既破,即证无生法忍,所得必是无漏功德。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贪著:即贪爱执著。属于“六烦恼”(根本烦恼)之一,“三毒”、“五盖”、“十恶”之一。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之精神作用,即染著五欲之境而不离。凡夫对于自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著心,逐而引生种种的苦恼。

佛又说:“须菩提,如果菩萨用满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七种珍宝来布施,倘若又有人透彻一切法都是无自性的,便能证得无生法忍,那么这位菩萨所获得的福报功德胜过前面所说的那位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是因为所有的菩萨都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的。”

须菩提向佛提问:“世尊,为什么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佛回答说:“须菩提,菩萨对他所作的福报功德,不应贪求而生起贪著执取,所以才说菩萨不领受有为福报功德。”

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

如来,梵语“多陀阿伽度”,汉译“如来”,也可译“如去”。“来”和“去”两个观念,是就世俗的动静为相而说的。所以如来现身人间,一样地来去出入,一样地行住坐卧,这种种显现在众生眼识前现量成立,在世俗中毫无疑问应当承认。而从胜义实相分析,来去坐卧都不过性空如幻,哪有来者去者可得?所以,不可以行住坐卧处见如来,因为如来虽现威仪之相,而实是性空如幻,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虽是寂静之体,而随现威仪之相的。如来说法身者,本来常住,无所出现而来,亦无所入灭而去,为方便众生计,住于世间若坐若卧而行教化,故名“如来”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也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等相,这个人就是没有透彻我所说的佛法义旨。为什么呢?所谓如来,实在是无所来处,也无所去处,所以才称之为如来。”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