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翘细微种种据马叙伦说“种”通“忡”迟缓的样子这里指纯朴悦喜
肖翘:细微。
种种:据马叙伦说,“种”通“忡”,迟缓的样子,这里指纯朴。悦:喜欢。役役:奔波不停的样子。佞:善辩有才能的人。
释:舍弃。啍(zhūn)啍:反复教导。意:这里指对事物的看法,见解。
【译文】 您独独不知道那至德之世吗?从前曾有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等人,在他们的那个时代,人们靠结绳的方法来记录事情,认为自己所吃的食物是美味的,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美丽的,民间的风俗是快乐的,自己的居所是安适的,邻近的国家彼此相望,鸡犬之声相互听闻,老百姓却直至老死也不刻意交结来往。像这样的时代,就可说是天下大治了。如今竟然导致老百姓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后跟,说道:“某个地方出了贤明的人”,然后带着粮食急趋而去,于是在内抛弃了家里的双亲,在外弃离了主上的事情,足印交接于诸侯的国境,车轮的轨迹交错到千里之外,而这就是上面的管理者推崇圣智的过错啊。
在上的统治者假如一心追求圣智而不行正道,那么天下就会大乱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弓弩、鸟网、弋箭、机关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鸟儿就会在上空乱飞;钩饵、渔网、渔笼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鱼儿就会在水里乱游;木笼、罗网、捕兽网之类的智巧多了,那么野兽就会在草泽里乱窜;诡诈欺骗、“坚白论”的狡黠巧辩、“同异论”的砌辞狡辩之类的权变多了,那么世俗的人就只会被诡辩所迷惑。因此天下昏昏大乱,罪过就在于喜好智巧。所以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却不知道探求他所已经知道的东西;都知道否定他所认为不好的事物,却不知道非难他所认为好的事物,因此天下大乱。于是在上遮蔽了日月的光明,在下毁损了山川的精华,在中破坏了四时的运转,就连蠕动的小虫,细微的物种,没有不丧失其原有的本性的。追求智巧以致扰乱天下,已经到了过分的地步了啊!自从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情况就是这样啊,舍弃了纯朴的百姓,而喜好那奔波钻营的善辩佞徒;废置那恬淡无为的自然风尚,而喜好那喋喋不休的告诫。这喋喋不休的说教已经搞乱了天下了!
外篇 在宥第十一
在 宥
【概要】 “在宥”的主旨仍在强调“任情性”的管理主张。相对于《骈拇》等篇而言,《在宥》提出了废弃圣知之后应该如何做的问题。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至“吾又何暇治天下哉”,提出“在宥天下”的主要原则,一方面不能任由个人主观无限膨胀,另一方面也不能压迫个性。主观容易导致喜怒失位,无法控制情绪;压迫容易导致畏惧而改变个性,无法顺遂自然。“仁义礼乐智圣聪明”可以作为个性存在,但不可以耽溺无度,有违天常,更不可以作为共性施行。因此君主治理天下正在无为,也就是不鼓励也不压制,使得各人天性在自然空间里因循天道而发挥。
第二部分至“天地之友”,用四个例子来说明“无为”的层次。第一层是崔瞿子问老聃,不启民智,就不摇荡人心,依据人心的天理才能治人心,为君者首在不分好恶,不设标准。第二层是黄帝问广成子,说明为君者的自我修养,“贵身”才能意识到生命久长的意义,因此要秉持“心斋”,虚静精神,才能顺阴阳变化而无穷无极。这样才是可托天下人君的根本,也就是“圣人无名”的境界。第三层是云将问鸿蒙,阐述依据本性长养万物之道,在于“坐忘”而任物自成,是“神人无功”的境界。第四层是有土者治国之道,在于只要融入万物之道,万物自治,是“至人无己”的境界。第一层为不设物我,但物我仍在;第二层为有我无物,回归自我;第三层为物我皆忘,任意自成;第四层为物我一统,浑然无迹。
最后一部分马叙伦、冯友兰、李勉、胡文英等学者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可能是后来补充或后人羼入的。从全段意思来看,是说明必须处世的圣人,也就是前文所教导的黄帝、云将、有土者等人,如何行无为之治,游走于法度仁义之间,尽量减少对天性的伤害。同时也要将天道与人道区分清楚,不要失去自我。这也是庄子及其后学向现实妥协的一种方法。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昔尧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乐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长久者,天下无之。
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1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1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1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1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14!
在:存在。宥:宽容。“在宥”指任其存在,宽容以待。又据李勉说,“在宥”为“任宥”。
淫:过度。性:各人拥有的独特禀性,同《骈拇》中的“性”。这里指任万物自存天性,不加劝导,以免过度发展独特的天性。
- 黄帝我国传说中比尧年代更早的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兒说是宋国人是[图]
- 冬十月绍复遣车运谷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 宿绍营北四[图]
- 袁绍兵败官渡呕血死去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投奔了乌桓的蹋顿单[图]
- 小黄古县名属陈留郡故治在今安徽亳州 属古代行政区划[图]
-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图]
- 说剑这是一篇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故事性较强的文言小说描述赵文[图]
-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 东南流注[图]
- 压迫愈重反抗愈强因此到了百姓不怕暴政的时候必然引来强烈的暴力[图]
- 自从绍兴失守后浙江地区就没有其他可靠的消息传来听说宁波紧跟着[图]
-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魏策* * *背景回放本篇选自《战国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