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第四文学“孔门四科”之一原指礼乐制度后泛指学术魏晋时期是
文学第四
文学,“孔门四科”之一,原指礼乐制度,后泛指学术。魏晋时期是自先秦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学术思想的繁荣发展时期。士人们贬黜刻板的经学,崇尚老庄哲学,热衷于谈虚胜、辨玄理,清谈之风大盛,遂有所谓“正始玄音”。当时,学术思想趋于活跃,文坛呈现出一派清新自由的景象。
本篇共有104则,展现了魏晋学术的盛况,也为后世研究魏晋学术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本书节选了其中23则。
一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
郑玄: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曾从马融习古文经。游学归里后,聚徒讲学,有弟子近千人。因党锢事被禁,潜心著述,遍注群经,形成郑学。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属陕西)人。东汉古文经学家。曾任校书郎、议郎、南郡太守等职。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
浑天:当指浑天仪,是古代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算浑天,即用浑天仪测算日月星辰的位置。
转式:指转动推算用的栻盘,这是古代一种占卜方法。式,即栻,一种古代占卜用具,形状似罗盘,上圆下方,上盘可以转动。
郑玄在马融门下求学,三年都见不到老师,仅由马融的高足弟子传授罢了。马融曾用浑天仪测算日月星辰的位置,但是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众多弟子也都无法解决。有人推荐郑玄说他能行,马融便让他来推算,郑玄把浑天仪一转便立即解决了问题,大家全都惊讶佩服不已。等到郑玄学业完成辞别回乡,马融就有了“礼乐都向东去了”的感叹,他怕郑玄独享盛名而心存忌惮。郑玄也怀疑有人来追,便坐在桥底下,凭靠着木屐浮在水面上。马融果然转动栻盘推算郑玄的去向来追他,告诉左右侍从说:“郑玄在土下水上又靠着木头,这是必死之兆了。”于是停止了追赶,郑玄终于因此得以免祸。
四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服虔:字子慎,河南荥阳(今属河南)人。举孝廉,东汉灵帝末任九江太守。古文经学家,撰有《春秋左氏传解谊》。《春秋》:指《左传》。
崔烈:字威考,东汉涿郡(今属河北)人。历仕郡守、九卿、司徒、太尉,封阳平亭侯。
赁(lìn):佣工。
- 黄帝我国传说中比尧年代更早的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兒说是宋国人是[图]
- 冬十月绍复遣车运谷使其将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 宿绍营北四[图]
- 袁绍兵败官渡呕血死去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投奔了乌桓的蹋顿单[图]
- 小黄古县名属陈留郡故治在今安徽亳州 属古代行政区划[图]
-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图]
- 说剑这是一篇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故事性较强的文言小说描述赵文[图]
-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出焉 东南流注[图]
- 压迫愈重反抗愈强因此到了百姓不怕暴政的时候必然引来强烈的暴力[图]
- 自从绍兴失守后浙江地区就没有其他可靠的消息传来听说宁波紧跟着[图]
-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魏策* * *背景回放本篇选自《战国策·[图]